WFU

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芳香療法】葡萄柚精油會造成藥物交互作用嗎?如何安全使用在慢性病長者身上呢?


中秋期間,大家非常重視「柚子與藥物不可併用」的消息,但平日更常見的葡萄柚,是無論何時都特別需要慎重注意藥物交互作用的對象啊!

在醫院看病拿藥,為了維護用藥安全,醫師或藥師都會提到「吃藥不可以喝葡萄柚汁」這件事,也有一些藥物的仿單上也會特別載明「不可與葡萄柚一起服用」!於是很多芳療玩家的共同問題就是:用藥期間,使用葡萄柚精油會是安全的嗎?

先說結論:葡萄柚精油並不會引起藥物交叉反應,但是對於有用藥習慣的長者或慢性病者,也需要用相對安全的方式慎用精油!今天最後也會透過南法芳療萃取藝術家-蕾朵(Ladrôme)所提供的葡萄柚精油,推薦幾則居家精油用法~

▍藥物怎麼被人體代謝?


細胞色素 P450(Cytochrome P450)是個龐大的酵素家族,這群酵素協助進行高達九成藥物的人體代謝,而其中少數的幾種酶,例如「CYP3A4」就是最重要的藥物代謝酵素之一。細胞色素們對藥物的互動方式很多,例如一種藥物對應一種酶、一種藥物對應多種酶、藥物被同一種酶同時達到代謝與抑制的效果。

在正常的狀況下,藥物應該是要順利地被人體代謝的,但是如果人本身的代謝功能不足、或是細胞色素的活性被抑制掉,那麼就可能造成人體的不良反應,特別是危險性較高的藥物、或是難以被代謝的藥物,例如只有 CYP2D6 是唯一可以代謝 Metoprolol 的酶。[參考資料  1]

▍葡萄柚汁為什麼會抑制人體的藥物代謝功能?


葡萄柚果汁內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s),呋喃香豆素是精油使用者們所知的光敏性來源,而實際上呋喃香豆素也會干擾人體內的藥物代謝,造成後續的藥物交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大部分柑橘類水果也都有相同的狀況。

在葡萄柚汁裡面,造成藥物交互作用的是呋喃香豆素類的物質,主要分子包括:
  • 6,7−雙羥基佛手柑素(6,7-Dihydroxybergamottin)
  • 佛手柑素(Bergamottin)
  • 佛手柑內酯(Bergapten)
呋喃香豆素會抑制 CYP3A4 的活動力,引起後面的藥物交互作用;但是對植物而言,的成分大多是防禦機制的來源。

呋喃香豆素雖然讓葡萄柚精油帶有光敏性,但香豆素類也是香水工業很喜愛的馥郁香甜元素。(圖/Pexels)

葡萄柚所含有的柚皮苷(Naringin)、柚皮素(Naringenin)、槲皮素(Quercetin)和山萘酚(Kaempferol)等等黃酮類化合物,也是藥物相互作用的成因,但是它們並不是在抑制 CYP3A4,而是抑制細胞膜蛋白 P-gp(P-glycoprotein)運輸物質的功能,減少了藥物排出的效能。[參考資料 3&4 ]

若人體喝了葡萄柚汁、又吃了需要藉由 CYP3A4 代謝的藥物,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一旦葡萄柚汁抑制肝臟產生 CYP3A4,也就等於人體缺少小幫手來幫助代謝這些藥物,於是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將會更高,如此一來,就可能會帶來預期之外的效果,例如抗焦慮藥 Buspirone 與葡萄柚汁會產生暈眩的藥物不良反應,甚至帶來可能危及生命的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

▍不一樣:葡萄柚汁來自果肉,葡萄柚精油來自果皮!


葡萄柚精油會引起一樣的狀況嗎?未必!因為一般柑橘類精油,並不是像果汁一樣透過果肉取得,而是從葡萄柚「果皮」萃取出來

 葡萄柚精油與葡萄柚果肉,成分並非完全相同!南法蕾朵單方葡萄柚精油是以粉紅葡萄柚(Citrus x paradisi)的新鮮果皮(Zeste frais),採用冷壓法萃取(Expression à froid),符合一般芳療界柑橘類精油的認知(圖/筆者提供)

精油裏頭常見的是萜烯、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等等成分,也會有一些呋喃香豆素與類黃酮成分會出現在柑橘類精油裡頭,但葡萄柚果肉所含的呋喃香豆素濃度,還是比果皮所含的濃度明顯較高[參考資料 5],另外,雖然在水果與蔬菜有豐富的類黃酮成分,但是類黃酮在精油中的含量也極低。

附帶一提,葡萄柚果汁中造成藥物交互作用的 6,7−雙羥基佛手柑素,一般是由環氧佛手柑素(Epoxybergamottin)在萃取果汁的工法中水解而來[參考資料 2],因此喝果汁比擦精油又更多了一個產生藥物交叉作用的機會。

▍如何運用葡萄柚精油,讓慢性患者更感舒適呢?


那麼在用藥期間,還能夠自由使用葡萄柚精油嗎?其實大可放心,不用太擔心出現藥物交叉作用。

由於精油是高度濃縮的物質,人體也需要花力氣代謝,所以為了減少長期服藥者的代謝負擔,可以採取以下的葡萄柚精油用法:
  • 擴香
    用少量精油聞香是最方便又安全的做法,品質優良的精油,其實只要用一滴精油滴在衛生紙上就夠了,將滴有精油的衛生紙放在身旁,就足以讓慢慢揮發的葡萄柚氣味提亮情緒與精神。

請勿口服葡萄柚精油,而是以外用為佳!既不用擔心有藥物交互作用、又可愉悅心靈。南法蕾朵的葡萄柚精油,第一口以充滿安全感的沈穩果香來開場,讓元氣低迷的長者感到喜悅與陪伴。(圖/筆者提供)

  • 腿部按摩油
    缺乏活動的長者往往雙腿容易水腫、或是肌肉僵硬,這時用十毫升植物油加上二滴葡萄柚精油,就是 1% 濃度的舒緩按摩油,由足底往心臟方向推撫,就是簡易的腿部按摩法。
  • 腿部泡浴
    泡浴可以協助促進循環,在泡腳的臉盆水中,可以先用三滴精油加到奶精球中混合,再倒入臉盆水中充分溶勻,就能再加強舒暢感。

雖然葡萄柚精油並不如葡萄柚汁所含的成分易於造成藥物交叉作用,但口服精油本來就對人體有高度風險,無論何時都請不要隨意口服精油

就藥物交叉作用的立場來說,依照葡萄柚精油的呋喃香豆素、佛手柑內酯、佛手柑素含量相對較低,或許在藥物交互作用的機會也不如葡萄柚汁那麼高,但是並不能完全被認為沒有藥物交叉反應風險(註:呋喃香豆素在葡萄柚精油中總共占有 2236.7 mg/mL 的濃度[參考資料 2]),原則上口服任何特殊物質,都必須與開藥醫師討論

▍葡萄柚精油基本上不會對用藥造成影響,但還是要注意安全!


葡萄柚精油若保存失當,也可能因精油成分接觸空氣氧化而導致變質,如此一來減少精油的預期效果,也可能帶來進一步的刺激性。

例如葡萄柚精油主要含有的活性成分為檸檬烯(Limonène),長期受空氣內的氧分子影響將會氧化刺激皮膚的香荊芥酚(Carvacol)或百里酚(Thymol),也將會改變氣味與效果的呈現,因此精油保存上更需要強調:避開陽光照射、確實隔絕空氣!


產品採用鋁罐旋蓋外裝,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且減少精油與空氣的接觸,精油本身也採用安全瓶蓋,這些細節都能保護精油避免氧化!(圖/筆者提供)

除了注意用法之外,任何有代謝藥物困難的民眾,也是需要與主治醫師一同討論的!

例如:有長期服藥需求的慢性病人、人體代謝能力較弱的老弱婦孺、肝臟腎臟等代謝器官疾患者、或者處於虛弱狀態身體條件不佳狀態的一般大眾,也必須避免任何增進代謝負擔的行為。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可以很安心的使用葡萄柚精油了!如果想要使用南法香頌(Senteur d'OC)美美又優質的精油系列,請參考這裡

▍參考資料


  1. Lynch T, Price A. The effect of cytochrome P450 metabolism on drug response, interactions, and adverse effects. Am Fam Physician 2007; 76:391–6.
  2. Wangensteen, H., Molden, E., Christensen, 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epoxybergamottin as a CYP3A4 inhibitor in grapefruit peel. Eur J Clin Pharmacol (2003) 58: 663.
  3. Tisserand R, Young R. (2013). Essential Oils Safety: A Guid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2nd ed. London, England: Churchill Livingstone.
  4. Takanaga H, Ohnishi A, Yamada S, Matsuo H, Morimoto S, Shoyama Y, Ohtani H, Sawada Y (2000) 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 in orange juice are inhibitors of P-glycoprotein but not cytochrome P450 3A4. J. Pharmacol. Exp. Ther. 293: 230-236.
  5. Dugo P, Russo M, Saro M, Carnovale C, Bonaccorsi I, Mondello L. Multi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hiral coumarins and furocoumarins in Citrus essential oils. J Sep Sci 2012;35:1828e36.
  6. Frerot E, Decorzant E. Quantification of total furocoumarins in citrus oils by HPLC coupled with UV, fluorescence, and mass detection. J Agric Food Chem 2004;52:6879e86.

透過 FBLineEmail 聯繫我


分享給LINE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