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芳香療法】不懂成分怎麼辦?芳療師告訴您:商人的標籤小心機!






「我買的這瓶精油到底好不好?」

買了這麼多精油,您究竟有沒有仔細看過標籤呢?就算標籤的字密密麻麻,但是在結賬前,一定要看清楚產品名稱!因為這家精油到底好不好?其實在產品標籤文字上,立馬就洩題

如果您喜歡香氣,也買過香氛相關產品,但:
  • 沒有芳療學科基礎背景 
  • 看不懂英文,但中文沒問題XD 
  • 不曾聽過精油,但曾被人或被常去的 Spa 館推薦而買了精油 
  • 或是因各種理由買了精油,但內心仍懷著小小的不安 

此篇文章就是告訴您:怎麼從產品外觀上做簡易區辨,看幾個簡單標示就能排除專業度不足的市售精油!



【「欸,你幫我看一下這個精油好不好?」】


在這個連夜市跟網路都買得到精油的時代,家裡有一瓶油並不稀奇,而且有越來越多的獨立精油商,牌子非常多元,但價差非常大,例如一樣是 5ml 的茶樹精油,就有從一兩百元到千元不等的選擇。

只要朋友們知道我有芳療專長,往往就會被抓去鑑定精油XD 但是我不會直接憑直覺判斷精油的好或壞,而是:請他拍下所有精油瓶身或產品包裝外盒,同時依據產品的訊息,研究商家背景或其他相關貨品,再給予購買與使用建議

在產品標籤上的品名、數字、以及其他細微的次要標示內容,就能夠暗示出精油的品質好壞了!當然在芳療領域也有更精確的科學驗證法,但在此暫不多說明,此篇文章僅從產品外觀上做簡易區辨,幫助消費者在購物時輔助選貨




【選擇「精油」與「原精」才內行】


「香精油、香氛油、芳香油、精華油、香精、花精油、按摩精油、泡澡精油...」

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管道,都可以看到帶有香氣的油性產品,但是名稱卻千奇百怪,大致上一定會開宗名義說它很香(如:香氛油、芳香油...),而且源自植物(如:花萃、花精油、植物精油...),其實這樣的命名動機已經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了。

「精油(Essential Oil)」本身就帶有「精質(Essence)」之意,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來自植物的精要成分所在,然而「精油」這個名稱怎麼來的已不可考,但自古以來,不同民族都各自有使用精油的歷史。

直到 19 世紀,芳香療法之父-蓋特佛賽(René-Maurice Gattefossé)在一次爆炸事故中緊急將燒傷的手臂浸入一桶薰衣草精油,意外發現傷口迅速恢復,因而奠定「芳香療法(Aromatherapy)」之名,此後「精油」之名更具備著權威性,在專業芳療師與專業芳療品牌中,更並不會以其他似是而非的花俏名稱,來隨意取代此一專有名詞




在芳香療法領域中,依不同萃取方式,芳療師常常使用有以下兩種單品:

  • 精油(Essential Oil):植物經蒸氣蒸餾法後,留下來的油溶性物質。
  • 原精(Absolute):以溶劑萃取法、或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法所得到的精油之特稱。 

精油與原精兩者之間,因為萃取方式有差異,因此每一滴蘊含的成分,也會有大/小分子、親油/水分子、濃縮程度等等的細緻差別。整體來說,原精由於較具刺激性、成分較濃縮、氣味濃烈、取得管道較少,但兩者的使用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對於一般消費民眾而言,「精油」還是較普及的單品,在消費上也只需對精油做認識即可,並不需要特意挑選原精做使用。


【從副標與行銷說辭也看得到的小心機】


從正式品名中,我們已經能夠分辨出這個商品的專業程度在哪裡了,但是副標還有更多小細節,透露了這瓶精油的真面目。

調和油?精油?傻傻分不清楚


經稀釋後的精油,應該稱呼為「調和油(Blend)」而非精油!例如下圖左方的茉莉精油(欸,正確來說它的中文名字應該叫茉莉「原精」),其實外包裝已說明了:經荷荷巴油稀釋至 2.5% 濃度,代表 9mL 荷荷芭油裏面只有 4.5 滴的茉莉原精,精油含量並不如純精油產品。





不過稀釋還是有好處,例如可以降低精油的濃縮度,使人在相對安全的狀況下使用精油在身體上,附帶一提,2.5% 這樣的濃度,我會建議擦身體而還不要擦在臉上,但也是要看油品好不好再決定是否要擦在身上。

另外,降低成本也是稀釋的目的之一,特別是針對茉莉等香氣極度濃郁、價格昂貴的單方,商人就能夠透過稀釋來壓低成本,消費者也能平價地擁有高貴的氣味享受。

至於隱晦一點的,就會像上圖的茶樹精油!雖然品名挑明說是精油,其實裡面添加的瓊崖海棠油(Calophyllum Inophyllum,又稱伊諾菲倫油)是芳療師很喜歡取來護膚的植物油,因此本質上這一瓶也是調和油。同時各位也明白了:為什麼這一款茶樹「精油」拿來擦痘痘口碑就是比別家茶樹精油好,然而回到主題,我個人不會以純精油的眼光看待這瓶調和油!

注意「100% 天然」的盲點



還有一個數字上的觀念,就是請各位特別小心商家常常使用的「100%」字樣。在法規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即有公告化粧品得宣稱詞句例示及不適當宣稱詞句,其中有涉及誇大保證的「100% 天然」、「100% 保證有效」等詞句,並不適當做為標示





目前官方並沒有針對「100%」做定義,也有商家為了表示自己並非調和油,而特意載明「100% Pure essential oil」說明濃度,這樣做法並無可厚非,但是提醒各位消費者:購買時請不一定要固執選擇有載明是百分之百xxx的商品上,但您必須再三留意該精油的稀釋濃度,特別要留意以百分百訊息做宣傳的商家!

太簡潔的標示要當心


部分市面精油則是表現出極簡風格,卻可能因對專業知識的不了解或不重視,而缺乏一些芳療師相當看重的資訊,包括專業芳療師最重視的——植物拉丁學名。

許多同科/同屬的植物,在精油上感官特質相近、但實則成分與功效不同,若精油只籠統地標示植物俗名(例:茶樹=Tea Tree)是不夠的,必須要標示植物的拉丁學名(例:茶樹=Melaleuca alternifolia),才能夠讓芳療師精確辨認出此精油源自於何種科屬的植物

若以茶樹為例,在精油市場上,您還可以看到許多跟茶樹一樣歸類為白千層屬(Melaleuca)的植物精油:

  • 澳洲茶樹:Melaleuca alterenifolia
    ps. 檸檬細籽(Leptospermum petersonii)又被稱為「檸檬茶樹」,雖然澳洲茶樹與檸檬細籽/檸檬茶樹同為桃金孃科,但此歸類為薄子木屬,而不是白千層屬!
  • 白千層:Melaleuca leucadendra
  • 桉油醇綠花白千層:Melaleuca viridiflora
  • 橙花叔醇綠花白千層:Melaleuca quinquenervia 

因此,芳療師並不會選擇籠統的「茶樹油(Melaleuca oil/Tea tree oil)」,如此會造成芳療師難以辨識品目,無法為顧客挑選來處理特定問題,在學術上也會因取用不明確,而造成實際應用上的疑問,請參考這篇尤加利油(Eucalyptus oil)的例子





在生態角度上,同種植物可能會因演化差異,導致內含成分有所不同,表現出氣味、功效、安全性等等差別,因此會特別註明精油產地,讓使用者明白該精油是出自哪個國家/地區。而同一植物中,若從不同部位做萃取,可能也會獲得差異極大的精油,所以萃取部位也會是必須標示的重點之一,例如杜松漿果精油會比杜松枝葉精油來的安全,選購杜松精油時,必須注意萃取部位為漿果(Berry)或枝葉(Branch)!

如果第一眼沒有看到以上資訊,各位可以多轉到包裝背後或內裏找找,或在產品仿單上也可能找得到答案;然而,相信您會從商家處理訊息的方式,感受到此一品牌的專業嚴謹度

一定要有「有機認證」嗎?


市面上的有機認證太多,就不在這篇文章中一一解釋囉!但是我認為沒有有機認證的精油未必就是不好,因為有機認證的發證標準各有規則,例如針對土壤的純淨程度、針對原料的純淨程度、針對使用部分有機原料達特定比例程度(對,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使用有機原料)...等等。

因此有些有機認證是在開發端取得,但可能事後在產品端,就進行了其它工法也不一定,甚至也有遵循傳統萃取精油的小農,擁有純淨天然的精油產品,但沒有資金可以取得有機認證的狀況。

所以有機認證與精油品質的關係中,可能還存有許多操作空間,但是若您認為有機認證在您的價值觀上是相當重要的,那麼有機認證還也可以作為您選購產品的標準之一,畢竟這些商品也是經過重重關卡而誕生的。

看到這裡,會不會在買精油時覺得更加不知所措了呢?其實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引導您遇見好精油的。

【感官經驗,是隨身帶著走的辨識工具】


再次提醒:以上資訊僅能夠作為購物時的初步參考,並非絕對保證精油品質優劣;而想要更具體地探究產品成分,可從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著手,透過精油內每一成分的沸點、分子量個別差異來推算成分組合,從數據的合理性來推論精油品質。

但實際上,並非每個商家都願意或有能力將精油商品送檢,或甚至商家也可能提供錯誤/假造/不符時宜的 GC-MS 數據,最佳的自保方式,還是多多鍛鍊自己的感官敏銳度,嗅覺上累積各種氣味經驗,視覺上多走看相似商品,多探聽銷售人員話術與商家信譽,甚至在安全範圍內試擦少量精油在手腕內側上,從觸感、身體反應、氣味尾韻來細察品質。

最後提醒:在閱讀任何資訊之前,務必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防人之心不可無,更安心的方式,就是向國際認證芳療師安排諮詢,依照您的個人身心需求、專業評估,並以品質嚴選的油品提供服務,也歡迎發信在臉書頁面傳訊,由專業人士立即解惑喔!



分享給LINE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