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主就隔日飲幾滴寧神,持續三個月,幻覺亦於近期出現...」
「在半杯熱朱古力中滴入精油,在倒掉少許後,清楚看到發泡膠杯被蝕出一圈小洞。」
「...講到腫瘤,都會用到乳香,因為乳香可以減少細胞的毒性,吃一吃乳香,味道不是很好,可以裝膠囊...你看他腳整個被腐蝕,15天後,就完全好了。」
坊間有些業者聲稱自己的精油取得食品級認可、可供口服,或聲稱自家精油來源特殊、有別於一般專業領域所理解的精油,所以可以每天無限量使用,甚至可以用來吃!但精油既然是經過萃取的濃縮物質,怎麼可能沒有用量與禁忌的問題呢?
精油是可能會引發神經毒性、肝毒性、腎毒性的!
【精油不是味道散了就沒了,而是已經吸收進人體了】
一般人在身上使用精油,大多採用:嗅吸(使用水氧機或擴香)、塗抹(擦油或按摩)。原則上不論透過何種管道接觸精油,最終精油分子都會進入血液循環,透過身體吸收與肝腎代謝後,藉由排泄機制帶出體外,例如呼出的空氣、汗水、尿液等。
經過嗅吸,精油能更容易誘發神經反應
因為氣味分子與嗅覺黏膜上的神經末梢結合後,誘發神經脈衝進入大腦皮質與邊緣系統,帶來短期的情緒行為、自律神經系統作用、或長期的內分泌效應。經過塗抹,精油會更充分地進入人體運轉
因為皮膚內的真皮層俱有血管與淋巴管,讓精油分子得以進入身體的循環系統,此外也會有一部份的精油分子儲存於皮下脂肪內慢慢釋放,所謂的「經皮吸收」即是因這些原理而成。口服精油,是風險性極高的用法!非專業人士勿用!
口服精油雖然並非鮮為人知的做法,但其風險較高,因此我暫不視為一般人的合理使用途徑而介紹之,建議您先參考另一篇說明市面上正統芳療派系與部分業者的口服精油觀點文章。【精油的神經毒性、肝毒性與腎毒性】
精油透過循環系統運行全身的過程中,由於每一滴精油蘊含諸多種類的分子,每一分子依其結構與化學性質的不同,而對於人體各種組織器官有不同的親和性,造就每種精油各自不同的專長。
例如法系芳療祖師 Dr. Pierre Franchomme 法蘭貢博士以其研究結果,推定真正薰衣草(Lavendula angustifolia)精油內具有至少 1100 種不同含量的分子,甚至還有許多分子是極度微小,因此科學上還無法明確其真正組成。這些複雜的分子組成原理,也說明了為何真正薰衣草精油被芳療師們廣泛運用。
而各式芳療藥理學所指稱的「毒性」所在,最簡單的原理就是——「物極必反」,精油對人體各種組織器官有過度的親和或交互作用,所反而造成的人體危害,即可視之。
雖然人體百百種、精油也百百種,未必每個人使用同種精油都會得到同樣效果,但是以下資訊可以幫助大家用油時多一份安全。
精油的神經毒性(Neurotoxicity)
某些精油對神經組織較為敏感,特別是有精油分子可通過血腦屏障,因不同的刺激程度而帶來短效或長效神經損傷/神經刺激,或是影響人體蛋白質運作,帶來後續神經傳導障礙。若精油含酮類與醚類分子較多、或芳療師常稱之的「酮類/醚類精油」,即是擁有神經毒性潛力的精油,而氧化物類精油也可能具備些微神經刺激性。但整體而言,所謂神經毒性的產生,大致上是來自高劑量口服、長期高濃度使用於皮膚與黏膜才會導致。
- 酮類精油範例:
-樟腦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CT. camphor)
-牛膝草(Hyssopus officinalis)
-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
-綠薄荷(Mentha spicata)
-胡薄荷(Mentha pulegium)
-艾草(Artemisia vulgaris)
註:艾草與側柏所含較高濃度的香羅漢酮/側柏酮(Thujone)即是神經毒性的來源,此二款也是 IFA 官方證照考試禁用油。
- 醚類精油範例:
-大茴香(Pimpinella anisum)
-甜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龍艾(Artemisia dracunculus)
- 什麼人特別要注意神經毒性呢?
-神經疾病病史:癲癇、頭顱部外傷、腦血管病變
-平日有失眠、眩暈、偏頭痛、精神耗弱、血壓不穩定等神經學症狀者
-對於氣味或嗅覺刺激有主觀敏感性者
-特殊族群如精神疾患、感官功能障礙者、嬰幼兒、孕產婦、老弱者等
註:調配外用油時,可參考本篇文章所提及的 IFA 濃度規範。
精油的肝毒性(Liver toxicity)
由於血液會經由肝臟,讓肝臟進行物質的生化分解,而某些精油分子由於較難以完全代謝、增進穀胱甘肽的消耗、或是代謝過程中可能產生對人體較具毒害性的中間物,讓身體有更多的代謝負擔;肝臟機能日漸低落,影響身體新陳代謝機轉,即是所謂的肝毒性。在用油上請注意黃疸、皮膚發癢、水腫等等肝毒性相關的徵狀。
- 內酯與香豆素精油範例:
-零陵香豆(Dipteryx odorata)
-土木香(Inula graveolens)
註:其實許多常見精油都含有幾款對應的內酯與香豆素成分,例如被視為萬用、安全的真正薰衣草也含有些微的香豆素(Coumarin),孕婦與幼兒可以使用的佛手柑也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但依照安全規範下,這些精油仍可安心使用,一般不會造成肝毒性問題。
- 其他常見的肝毒性傾向精油範例:
-錫蘭肉桂(Cinnamomum verum)
-中國肉桂(Cinnamomum cassia)
-黃樟(Cinnamomum porrectum)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冬青(Gaultheria procumbens)
-酮類精油,請見以上「神經毒性」段落
-各種含有胡薄荷酮(Pulegone)的薄荷類精油
- 什麼人特別要注意肝毒性呢?
-長期服藥需求者、或長期配合醫療處置者(如化療期間的癌症患者)
-家族史或自身之肝功能不佳、或過敏體質者
-肝臟相關疾患,如肝炎、肝硬化
-重症或大病初癒之患者
-特殊族群如嬰幼兒、孕產婦、高齡者、慢性疾病、酗酒或習慣用藥者
註:調配外用油時,可參考本篇文章所提及的 IFA 濃度規範。
精油的腎毒性(Renal toxicity)
原理類似肝毒性。某些精油分子由於較難以完全代謝,而堆積於腎臟中,或是讓身體有更多的代謝負擔而導致腎臟機能日漸低落,即是所謂的腎毒性。有些精油在低劑量之下能提振腎臟功能,反而在高劑量、或長期使用下,可能刺激腎臟,因此請務必觀察腎臟效率低下的反應,例如腰側疼痛、水腫等等。
- 需注意的利尿相關精油範例:
-黑胡椒(Piper nigrum)
-杜松(Juniperus communis)
-絲柏(Cypressus sempervirens)
-各式松柏科精油
-各式茴香類精油
- 其他常見的腎毒性傾向精油範例:
-冬青(Gaultheria procumbens)
-樺樹(Betula pubescens )
-菖蒲(Acorus calamus var. angustatus)
- 什麼人特別要注意腎毒性呢?-長期服藥需求者、或長期配合醫療處置者(如洗腎患者)
-家族史或自身之腎功能不佳、或過敏體質者
-腎臟相關疾患,如腎炎、腎盂炎、腎結石、或好發尿路感染之個案
-重症或大病初癒之患者
-特殊族群如嬰幼兒、孕產婦、高齡者、慢性疾病、酗酒或習慣用藥者
註:調配外用油時,可參考本篇文章所提及的 IFA 濃度規範。
【以上的油我都不能用嗎?】
不是的!其實以上許多精油都是很普遍、而且許多玩家都有很好的使用經驗的精油。雖然這篇文章列舉了這麼多單方精油為例子——其中可能包括您正在使用的,但原則上請把握:- 【人】慎選使用對象,有疑慮者務必諮詢專業人士
- 【事】明確自己的用途,充分理解精油的安全/應用/禁忌守則
- 【物】排除有疑慮的單方,慎選精油來源,確認劑量與用法
註:有許多使用者會參考市面上的芳療書籍、網路文章、或是在社團發問爬文,由於這些管道的資訊可能良莠不齊、眾說紛紜,而且使用者經驗未必等同於您個人經驗,因此請務必過濾資訊來源,更推薦您循國際專業芳療訓練課程等教育管道,從本質上理解芳香療法,而非字面理解。
芳香療法(Aromatherapy)需要結合基礎醫學與芳療專業之後、才能夠安全又精準地化解客戶的身心困擾。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識,請務必洽詢受過國際認證訓練、並具備臨床素養的專業人士,提供您貼身的芳療建議!